简单来说,就是将原先领袖师的一旅和二旅两支主力部队,按照领袖师在柏林之战时,结合实战经验不断改组出的最终编制方案,两旅全部晋升扩编为原先的领袖师同规模部队。
在账面数字上,现如今的领袖军两个师作战部队在齐装满编的状态下,理应拥有中\重型坦克530辆以上,从营一级开始配属的自行火炮\火箭炮\火箭突击坦克一直算到师一级,总数达到430辆以上。
此外,由于领袖军同时也是全红军
所以在装甲作战车辆的配属上,现如今的领袖军还拥有按照1:1比例配置,与坦克数量相同的530辆以上步战车,做到“一坦配一班”的步坦协同理想化配置。 这款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阅兵场上,都给亲眼目睹之外国人以极大震撼的超级自行火炮。 除了在东西两场阅兵式上,各接装的新到货24辆、总数48辆外。 在阅兵式结束后的这段时间里,抓紧时间继续搓车的列宁格勒基洛夫厂,还将在对日作战行动开始前,算上之前已交付的那几辆最初的原型车,再给马拉申科凑出24辆交付过来。 所以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赶得上,那么领袖军的军属支援火力,将由总数72辆的isu203自行火炮组成。 在具体编制上,马拉申科将之定为了23辆为1营,包含营部指挥车在内,72辆正好拉3个炮营出来再凑个团级指挥部。 再有就是马拉申科原来的师一级警卫坦克连,现在被扩编成了警卫坦克营,总数48辆is7重型坦克配同样是军直属的警卫机步营、协同作战。 这两支部队名义上虽然都挂着“警卫”的衔,但在实际作战构想里,扮演的则是军属常设预备队的角色,和isu203自行火炮团一起,都是马拉申科手里直接捏着的军级直属作战部队。 还有一点,因为is7这东西好虽好、但是受限于重量和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迄今为止领袖军的主战重型坦克依旧是50吨级的is6,is7在师一级仅作为合适战场环境下的突破矛头集中使用。 再有就是马拉申科手里捏着的,那支在战局最焦灼的时候一旦投入,便大概率会起到扭转战局作用的直属is7坦克营。 所以坛坛罐罐、杂七杂八统共算下来,军属师属全部作战装备都算上的领袖军,坦克步战车一类的装甲作战车辆总数已超1100辆之巨,自行火炮\火箭炮\火箭突击坦克总数500辆以上,作战部队的总兵力已经超5万之众。 就这,还没算车子数量比作战装备总数只多不少的后勤保障卡车队。 说领袖军是“钢铁履带和卡车轱辘上的军团”,这话可一点都不虚。 到卫国战争结束时,全红军总共有6个近卫坦克集团军。 而在领袖军改编成立之后,有人戏称领袖军是“ 马拉申科听说了这种说法,并且也笑着报以认可觉得“的确如此”。 因为单从领袖军所要面对的正面战场宽度,以及军一级的综合作战实力上来说,领袖军强大的突击能量比之传统的坦克集团军只强不弱。 从步兵到炮兵,全部被装上履带和车轱辘的巨大迈进,使得领袖军的突击速度,完全实现了“坦克能打多快,配合坦克作战的其它诸兵种就一定能跟得上”的前所未有突破。 以坦克为核心不拖坦克后腿,围绕坦克构建起一整套能跟得上坦克的作战体系。 这便是马拉申科对于“如何加强军\集团军一级突击集群作战效率”课题,所给出的核心答案。 还有一件事,马拉申科也挺庆幸的。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