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稚颈凝血惊寇破,沧波葬逆孤旌扬(2 / 6)

和朝鲜人心向背有很大的关系。

殷宗信抓紧了手中的戚家军刀,慢慢举过了头顶,厉声喊道:“我数到三,若是不肯投降,刀剑无眼!”

“一!”

“二!”

“杀!”

殷宗信数到了三,手中的长刀猛的挥下,这是进攻的信号,十二名全甲陷阵营军兵出列,一步一步脚步坚定的向着贼人而去,无论对方是否要杀人,他们收到了将令,就不会停下脚步。

殷宗信之所以如此决定,是因为戚继光《纪效新书》有载:遇贼挟民,则锐卒直进,勿以姑息失机。

所有军兵对这条军纪,也是了熟于心。

十数个贼人,大声的喊着,甚至把手中的匕首刺进了孩子的脖子,但依旧无法阻止重甲步兵的前进,贼人万万没料到,殷宗信会直接下令进攻。

这些贼人终于慌了神,开始四散逃跑,等待他们的是箭矢、是火铳。

一阵喧闹之后,殷宗信全歼了这批贼人,本来就是丧家之犬,全靠孩子充当人盾,才撑到了现在。

贼人死了,也有几个孩子倒在了血泊之中,殷宗信走到了这些孩子之中,孩子们麻木而空洞的眼神里,只有一种感情波动,那就是解脱。

“走好。”殷宗信叹了口气,伸手盖住了他们的眼睛。

这些孩子,多数都是父母带出来的,他们的父母哪去了,殷宗信也不知道,这些孩子的悲剧,是他们的父母不听旁人的劝告,轻信了谎言造成的,更是赤军山海寇制造的罪孽。

“好了,你们得救了。”殷宗信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和蔼,十二个孩子,死了两个,剩下十个活了下来。

活了下来吗?或许吧。

殷宗信没有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其他的情绪,他们愣愣的看着殷宗信,神情呆滞。

殷宗信将他们手中的绳索慢慢解开,绳索勒的很紧很紧,甚至勒出了伤痕,麻绳上还有一些盐渍,每一次轻微解动,都会撕扯伤口。

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淤青,这些伤势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新伤旧伤,体无完肤这个成语忽然具体的出现在了殷宗信的面前。

殷宗信解开的时候,尽量小心,而随行的医官开始对这些孩子进行救护。

“让所有被解救的汉民,到码头观礼,将凶逆之徒,尽数沉海。”殷宗信的声音十分的冰冷,朝廷、地方衙门,不是无所不能的,他只希望这些人经过了这些事儿后不再轻易相信这些谎话,不要被骗。

最起码不要带着孩子遭这份罪了。

沉海,是吕宋总督府执行死刑的办法,死后不得入土,永生永世在大洋之中沉沦。

赤军山港的滩头,有无数的海鸟在飞翔,在人声鼎沸时,海鸟从鲸鱼的遗骸振翅高飞,滩头的潮水退去,露出了绵延不绝的沙滩。

殷宗信来到了滩头,准备执行沉海行刑。

受害者在殷宗信睡觉的时候,对俘虏进行了指认,让殷宗信非常不满的是,手上沾满了同胞鲜血的居然超过了九成,每一个都是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大明正在开海,南洋需要汉人团结,才能把汉乡镇维持下去,殷宗信看到的不是这样,在吕宋的几个汉乡镇、铜镇,殷正茂看到的更多的是团结,而不是如此没有底线的倾轧。

一排排的案犯被绑着枷锁,带上了船,船上准备了麻绳和石块,行刑的时候,会把案犯和石块绑在一起。

岸边都是被解救的受害者,他们的眼神终于从麻木中恢复了一些,眼底有着一点火气,那是愤怒,那是不甘,那是对这些案犯的憎恶,穿着破烂、甚至没有穿着衣服的受害者们,静静的站在那里,看着案犯被带上了船。

赤军山有一狗头军师,叫邹迪光,殷宗信也是翻阅了案卷,才知道了此人的来历,是赤军山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