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落榜少年、鲲鹏之志、扶摇之风(3 / 4)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4119 字 1个月前

知道。”田乐指了指他面前的小案桌,“不急,喝茶,慢慢说。如今并无衙务,老夫时间不少。”

对寻常人来说,这当然是难以想象的机缘。

卢象升只以为是有缘拜访过袁可立之后,就经由袁可立引起了田乐的注意。

但只有田乐知道,皇帝也提到了他。

口谕是:这卢象升今科竟落榜了?要不希智去考较考较?眼下正是用人之际。

田乐也只能暗自感慨,皇帝对于信重的重臣所推荐的年轻人,着实有些重视。

反正他确实也正在和理藩院、进贤院一起关注今科落榜的一些举子:若有些好苗子,都通过各种关系劝说一下,加入到将来的东洋大计里来吧。

于是有了这一会面。

如今当然变成了卢象升如坐针毡。

上一回,是一批河南举子一同拜访袁可立,他只是其中一人罢了。

而这一回,是他被田乐这个比袁可立更有威望、更加重要的重臣单独邀入家宅考较。

相比起会试的失败,这场考较对他来说要重要得多。

毕竟面前是真正的将相名臣,是拥有和实现了他志气抱负的人。

若说泰昌朝有如今局面,最重要的当然是皇帝,而其次则公认是田乐。

在他面前,卢象升自然只能诚实。

“……这么说,若是没有游历这一路,你反倒能做出些花团锦簇的文章,说得像模像样,榜上有名把握不小?”田乐似笑非笑,“怎的考场上魔怔了?”

“……不敢说把握,也不能说是魔怔。”卢象升乖巧地回答,“晚生是自觉志大才疏,心里没底了。自从马六甲大捷入京,晚生到了大书楼查阅南洋册籍。考场之上,晚生心想袁相当日一问晚生如今便答不上来,那些似是而非的文章策论又有何用?”

说到这里他又尴尬地继续说:“然明知如此,惊觉尚未动笔,又没放下执念,这才匆匆挥就,贻笑大方。”

“想做官,很寻常。怕做不了好官,倒是少见。”田乐看着他,“你说你查阅了不少南洋册籍,都学到了些什么,让你答不上礼卿那一问?”

“归根结底,便是以南洋之远,纵然如今大兴海贸,然以市舶课税之乏力、官商民商办事人之狡黠,朝廷何以保证陈兵于南洋而入可敷出甚至大有节余。”

他说出了这一点,反而就进入了请教的姿态。

先说了自己对南洋那边复杂的地方局势的了解,又说了自己查阅到的东南沿海过去走私、如今特许海贸的情况,再考虑到市舶司等衙门从海贸课税的方式方法和流程,表述的意思就一点:南洋方向在现有制度和技术条件下的商税收益,似乎不足以长期养着庞大的南洋舰队和新港宣尉司。

那么袁可立那个问题当中皇帝素重民生与“穷兵黩武”长期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这矛盾怎么解?

从田乐的角度来看,看到的是这个年轻人确实愿意钻研问题,也确实花费了时间精力去尽可能多地了解更详细的现实情况。

当然,他也觉得这小子确实魔怔了。

于是他笑着问:“怎么?不能自己想通这些问题,给出十全十美的方略,你就一直陷在里面?”

卢象升呆了呆,随后无奈地说道:“晚生连自圆其说都办不到,谈何十全十美?”

“莫非你以为,朝廷如今诸多军国大计,都只是一人之智?”田乐深深地看着他,“以陛下之学究天人、圣明无双,尚且要礼拜诸相,集众志而成城。博采众长、拾遗补漏、因时因势更易改进,这样看来,你格物致知论也并没有学通嘛。”

“……晚生惭愧。”

“志气高是好事,志气太高则有些不美。人力有穷时,礼卿说你以将相名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