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核聚变动力,比核裂变能源效率更高,而且还没有任何的污染,价值就实在太高了。
宋保国则是道,“还有一点,如果研究能成功,也就代表可以实现核转电技术的运用。”
“核转电,省去了中间环境,能源转化率会非常高……”
他说起了核转电技术。
这项技术是张硕在核物理所托卡马克实验基地完成的。
研究成果发布以后,引起了国际物理界广泛关注。
但实际上,成果影响力并不大,多数讨论都是基础物理内容,后续讨论的声音变得也很少。
主要是因为核转电技术‘太高端’,让人觉得根本无法进行应用。
比如,他们发布的成果论文中,各个转电区间的温度,最高也没有超过5000万摄氏度。
5000万摄氏度远低于一亿摄氏度,核聚变反应根本无法自发维持下去,核转电技术又能有什么意义?
在实验基地说起核转电技术,其他人也都恍然大悟,包括吕崚在内,都明白了为什么张硕要把实验内部温度数字固定下来了。
只有固定的反应环境下,才能源源不断的输出电力。
李老师也明白过来,调节材料控制反应强度,固定反应强度发生核转电现象,再到对外源源不断的输出电力。
氢弹电池,一切技术原理都畅通了。
他思考的都有些迫不及待。
“只要调节材料能够起到效果,即便现在研究不出来,未来也能够研究出来。”
“技术上可以说已经没有障碍了。”
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实验原理。
张硕思考着‘强力环境影响核聚变反应’的问题,总是感到有些无奈。
他所做的解释真的就只是自己个人理解,却被其他人当做是真实的物理,甚至都没有人质疑。
这就是个人权重高、影响力大的坏处。
从自己口里说出去的东西,都会被其他人当做是圣旨,是固定的结果,是真实的物理。
想想,还不如不说。
如果说自己也不清楚,其他人就可以继续研究,从而出现好多不同的观点。
也许有些观点就是非常有创新性。
学术,就是要百花齐放。
“所以不确定的东西就不要说出来,说自己的理解也不行……”
张硕无奈的摇摇头。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验研究,他的心思马上就转到了实验上。
其他人也一样。
之前都是讨论实验究竟是要干什么,而现在则变得非常的期待,他们对于参与如此重大的研究项目感到激动和兴奋。
佟智国就是这样。
在不了解实验的情况下,他还担心实验会有风险,现在则开始期待起来,也不再想什么朝九晚五的清闲生活。
实验很安全,前景迷人!
这会成为功勋啊!
唯一遗憾的是,实验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实验基地的位置太过偏僻,托卡马克装置拆解运送过来很不容易。
等装置全部运送过来,还需要组装和调试。
一等,就是一个多月。
在等待期间,张硕回了一趟苏东,后来又去首都参加了混乱力场实验,收获也是很丰厚的。
新一次实验拿到的数据增加了对于混乱力场转变的理解,增加了对于强力环境的理解。
在实验结束后,张硕还在《源点物理》上发布了一篇论文,论文的名字叫做《混乱力场和基础力的转变关联》。
论文主要是描述混乱力场到于基础力的转变。
“我们认为,转变过程会受到环境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