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133吨大块头,飞行测试!(2 / 4)

是张硕带队研究出来的高端技术。

电力系统?

外行?

“或许就像他们说的,普通人无法理解天才吧!”

“和张硕一比,我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最开始都不应该有质疑,按照张硕院士交代的去做就好了……”

“唉~~~”

……

氢弹电池电力输出系统的测试大火成功。

测试,一次性通过。

设计也就被确定下来,各部分也都不需要再变动。

下一步就是以氢弹电池对接引力制造设备,再安装其他的设备了,张硕来到基地最主要的工作,就在于研究两者是否会有冲突。

理论上来说,引力场并不会影响到氢弹电池运作。

实际,可能会有些影响。

在引力场释放后,氢弹电池内部粒子,也包括各部分电路、电子部件,受力都会突然性的变化,还不是单侧的受力,而是深入到粒子组成的受力。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只有实验引力技术才会发生。

氢弹电池内部反应强力,包括核转电部件、电力输出,比引力设备本身更‘脆弱’一些,尤其是真空反应炉,可能会因为骤然改变的引力场,导致炉壁发生冲击。

“我们可以利用调节材料控制,在引力设备启动前,适当的降低功率。”

“功率降低,反应速率降低,给外壁的冲击就会变小。”

“等适应一段时间以后再慢慢的提升功率,让引力飞行器顺利起飞……”

“这样影响就会最小。”

张硕说了一个解决方案,其他人也提出了其他方案。

研究组纷纷做记录,有一些可行的方案都被采纳,就像是孟志林的理解,引力飞行器研究非常重要,第一台飞行器,一定要以稳定为主。

除了引力场带来的影响外,研究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引力制造设备和氢弹电池对接在一起,同时还要安装其他设施。

比如,电子控制系统。

第一台引力飞行器并不载人,还是以地面来进行电子控制,而飞行不止要依靠引力场,还需要产生推力的电动机。

电动机的安装相对就粗糙很多。

整个飞行器安装六台电动机,有四台是装在飞行器中间,分别朝着四个方向。

另外两台,一台是在上方,一台是在下方。

第一台引力飞行器的加速以及飞行控制,将会由电动机带动空气产生推力来实现。

那感觉就像是桨式潜艇在海里游一样,引力飞行器,则是利用电动机游荡在空气中,相对速度会更快,灵活性会更强,但同时也会有些不受控制。

电动机带动运转,设计和技术上还是比较粗糙。

引力制造设备和氢弹电池的对接,相对就要复杂太多了,每一个部分都需要非常的精密,引力设备也不断的测试,确定场力能覆盖到所有部分。

这一部分工作,主要负责人依旧是孟志林。

除开对张硕完成电力输出系统工作的质疑外,孟志林确实是很有能力的,他有个率队完成高端研究的经验。

比如,高端战斗机。

比如,引力飞行装置。

这方面的工作,他非常有经验,也很有能力。

上一次的事情以后,孟志林对张硕可以说是‘心服口服’,有好多研究的工作,都要找张硕询问一下才能确定下来。

张硕也知道上次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在意,因为结果已经摆在眼前,系统设计上就是没有问题。

质疑又怎么样?不质疑又怎么样?

这反倒使更多人信服。

张硕并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