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9章 完美情人的不完美(2 / 6)

两人跟随着展厅里变幻的灯光,移步到一件由废弃电路板和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探讨科技异化的作品前。

郑宇哲咳嗽一声,开始侃侃而谈,“科技理性对人性的异化”,“引用了海德格尔关于技术座架的理论片段”,整个人看着,博学而深刻。

“海德格尔的座架概念,确实点明了现代技术那种强制性的、将一切事物都纳入可计算、可利用框架的本质,”

李尹熙则随口接道,而目光却落在作品上一块被特意保留、烧焦痕迹明显的旧芯片上。

“不过,这位艺术家似乎更想表达一种废墟中的重生?你看这些被废弃的电路板,它们本身是技术理性的产物,是座架的零件。但当它们被艺术家重新组合,赋予新的发光意义。”

“尤其是这块焦痕,像不像一种对技术暴力本身的控诉与超越?这让我想到一点本雅明说的在破碎中救赎?你觉得呢?”

郑宇哲的笑容依旧完美,但面对李尹熙的问题,喉结轻微滚动了一下。

“啊,非常有见地!本雅明的救赎视角确实为解读这件作品打开了新维度。科技的冰冷废墟中孕育着新的可能,这层辩证的关系被你点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等说完,郑宇哲赶紧将话题拉回到一个更安全的、关于作品视觉冲击力的描述上,并适时地赞美了李尹熙的敏锐。

两人沿着展线缓步前行,在一尊抽象的不锈钢作品前停下。

扭曲反光的金属表面映出两人模糊的倒影。

“这个,”郑宇哲指着作品说明牌,“作者试图用工业材料的冰冷和变形,表达后工业时代个体身份的迷失和异化.....”

“嗯,尹熙,你看这扭曲的镜像,是不是很像我们在都市里,被各种信息和欲望拉扯变形的状态?”

李尹熙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那些光怪陆离的倒影上。

身边之人的解读流畅、引经据典,几乎挑不出错。

但不知为何,李尹熙心里掠过一丝极淡的异样,太.....顺滑了?

像一篇精心准备的讲稿,每个观点都严丝合缝地嵌在既定的框架里,少了点面对艺术品时那种本能的、或许不够严谨但真实的触动。

想起自己跟着阿妈请来的老师,在家里的艺术馆学习时,那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讲到激动处会手舞足蹈,观点有时甚至前后矛盾,但那种对艺术赤诚的热爱和即兴的、带着个人生命、生活体验的解读,反而更让人动容。

“郑同学对当代艺术理论涉猎真广。”李尹熙笑了笑,没接茬关于“异化”的话题,反而指着旁边一件用废旧轮胎和钢筋焊接的作品,“这个呢?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环保?还是对工业废墟的美学重构?”

郑宇哲镜片后的目光又微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借着围观这件作品,趁着李尹熙不注意,迅速看了手心,又更迅速的插回兜里。

随即流畅地说道,“都有吧。环保议题是显性的,但更深层,可能是对废弃与重生的哲学思考。”

“这些被丢弃的轮胎,经过艺术家的手,获得了新的生命形式和美学价值,就像,”似乎在寻找一个更诗意的比喻,郑宇哲一点头,“对,就像,涅盘的凤凰?”

李尹熙听了,轻轻“嗯”了一声,也就没再追问。

这个比喻.....有点过于陈词滥调了。

她记得大姐夫李乐有一次评价某个画展时,也用了“涅盘”这个词,被曾老师笑着说“老套”。

当时还觉得大姐夫挺可爱。现在听郑宇哲用出来,却莫名觉得有点,刻意?

之后, 类似的小小“脱节”在接下来的观展中又出现了两三次。

就像李尹熙对一件以传统木雕技法表现赛博朋克主题的作品,饶有兴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