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章 农学(2 / 4)

至于农学院,本就是庄户家的孩子,到了书院读书,学本事,还要折腾地里的那点事儿?那跟没去书院读书,在家里跟着爹娘一块下地有什么区别?

甚至在家里跟着爹娘一块下地干活,还能帮着家里减轻负担,甚至,说不定还能多种点呢。

所以,农学院,不在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

在农学院,能去学什么呢?要说种地,家里种地都种了几代人了?

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农学院的这几个学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当初设立分院的时候,农学院差点被取缔了。

因为没有人报这边。

是李复好说歹说,才说动了这几个对地里的作物感兴趣的孩子,进入了农学院。

现在,虽然他们也才学了不到一年,但是,用到他们的时候到了。

连带着农学院的老师,也要有用武之地了。

马车穿过书院的中心区域,听着远处书声琅琅,充满了蓬勃的朝气,相比之下,越是往农学院的方向走,周遭就越发的安静,甚至有些冷清。

农学院的院落虽然不大,但是看上去也十分空旷,墙外面是一大片划分整齐的实验田,与其说是个学院,更像是农户家,院子里晒着些不知名的种子,墙角靠着几把改良过的锄头和犁铧。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李复到这边的时候,农学院的师生们正在打包自己的行李。

吴博士见到李复,连忙迎上前来,拱手行礼。

“见过殿下。”

“准备的如何了?”李复问道。

目光扫视过那些打包好的东西,里面除却必备的衣物之外,更多的也是各种布袋,甚至还有工学院改良过的工具,一应俱全。

“都已经准备好了,今天下午就出发。”吴博士说道:“能带的,尽量都自己带着,到了那边去,就没有工学院的同僚帮忙了,剩下的,就只能在当地找工匠了。”

“好。”李复点头应声:“此行你们的任务不轻,南方气候与北方大不相同,到了那边,你们也要多听,多看,多问,与当地的老农多沟通,但也要注意身体,安全第一。王府和书院,等你们回来!”

李复又叮嘱了一番沿途注意的事项,尤其是重点说了南方的气候。

生怕这些人到了那边之后,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这事儿,轻则身体难受,往重了说,要人命也不是不可能。

“农学院做的事情,或许与仕途高升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做成了,能够实实在在的惠及万千黎民,此行,有劳诸位了,若是成了,回到长安来,我亲自入宫为你们讨赏。”李复对着众人拱了拱手。

吴博士重重点头,他身后的几个学生也纷纷还礼。

学生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都透露着一股子认真的劲儿。

他们个个目光坚定,带着一种不同于文学院读书的学生的沉稳与踏实。

这几个学生,他们的考场不在殿堂,不在桌案,而是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锦绣的文章,不只是写在纸上,若是能引进占城稻培育改良成功,那他们的文章,就是实实在在的写在了稻穗上。

“一路顺风,有任何需要,写信送回庄子上,送到书院,书院能解决的一定都为你们解决,书院解决不了,泾阳王府出面去解决。”李复说道:“你们就在那里安心的将事情做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操心。”

“多谢殿下。”吴博士郑重拱手应声。

李复微微颔首。

他在庄子上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如今也要离开温室,去更广阔的田地里去学习,去汲取,去发挥了。

这就是书院立起来的意义所在。

前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