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出去,多锻炼锻炼也是好事,总是留在长安中,不见外面,岂不是容易固步自封?”
“多见识外面的广阔天地,去看不同的风俗地貌,臣是希望自家孩子能这般做的。”
“哪怕是在外面吃些苦头,也是好的。”
房遗直和杜构两人要晚一个月才能出发,春耕之后,庄子上的工地也要大规模开工,他们现在忙着跟阎立德手底下的人交接工作。
去年这一年积攒下来的账本,庶务,都要交代明白了,彻底将庄子上的事情交接好,他们才能放心离开。
自庄子上的人前往广州之后,占城稻的事情,李复能做的,就是每天眼巴巴的等着南方送信回来。
不仅仅是南方的信件,还有在登州的苏定方,他那边进行的倒是顺利,时不时的往长安送些消息,每个月给宫中上一封奏章,言明他们在登州正在做什么,有什么成效。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也越来越热。
书房窗外,院子里的树木上趴着不知道有多少蝉,在上头吱哇乱叫。
一开始觉得,夏天嘛,没有蝉鸣的夏天,总是缺了几分滋味。
但是就在外头,离着这么近,听久了,也觉得吵闹。
宫中依旧是照例前往翠微宫避暑。
到了这个季节,不去是不行的。
长安城就像是一个大蒸笼一样,闷热的人难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李复看着宫中送来的消息。
“老苏办事,的确是让人放心啊,一切都有条不紊的。”李复说道:“每个月上报的内容来看,都有进展。”
李复想起往年,这个时候,宅子里应该热闹热闹了。
狸奴已经会走路了。
让承乾他们继续来庄子上避暑得了。
虽然这里比不得翠微宫在山上那般凉爽,但是也不差的,去年修的水池子,早就清理出来,放上水,晒了两三天了。
小院子里还专门打了个大木盆,是给狸奴准备的,他现在可不能下泳池,只能在木盆里扑棱。
李复看着自己写下的信,宫中规矩严谨,即便是到了翠微宫,也难免拘束,哪里有庄子上自在。
孩子嘛,就算是再成熟,再是个小大人,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
尤其是李承乾。
今年李二凤不知道怎么了,越来越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了太子去处置。
虽说是锻炼,但是加上平日里的课业,李承乾要肩负的东西,更多了。
占城稻的事情就挺耗费精力的,还要处置朝堂上其他的事情.......
李复不由得想起了朱元璋。
朱元璋精力旺盛是真的,但是太子朱标,可是为他分担了太多的工作.......
这可不行。
都说朱标是古往今来权柄最盛的太子。
但是这其中的苦楚可没人提。
政务繁重,长期高压,治国理念跟朱元璋不重叠,健康恶化.......马皇后一去世,悲痛过度,身体就更扛不住了。
去年夏天,李承乾、李泰、李丽质他们几个在庄子上撒欢的模样还历历在目......
培养帝国继承人的确是十分重要,但是是否太快了,太重了?
眼前不由得浮现出李承乾在面对朝臣的时候,那张尚带稚气却总是努力绷得严肃的脸庞。
他才多大年纪?就要日日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奏疏公文之中,权衡利弊,做出判断,还要时刻谨言慎行,不能有丝毫差错……
李复心中警铃大作,李二凤如今正当年,精力充沛,励精图治,虽然他不像朱元璋那样,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抓在手里,但是每日送到他面前的奏章,要议论的军国大事也不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