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把手册合上,指尖在封面上顿了顿,“昨天和马总最后敲定方案时,他说了一句话——闪购不是新增业务,是阿里守住本地生活入口的‘护城河’。这条河挖不深,后面丢的就不是利润,是整个生态的话语权。”
陈琳还是觉得难以置信,试探着问:“可就算短期能靠补贴拉用户,一旦停止补贴,用户不还是会走?到时候前期亏损不就白扔了?”
“所以我们要的不是‘拉用户’,是‘锁用户’。”曾庆阳看向她,“你负责的商家拓展要记住,所有接入闪购的商家,必须同步接入会员积分体系——用户在闪购消费1元得2积分,积分能抵外卖红包、能换陶宝优惠券。等用户习惯了‘买生鲜得外卖优惠’,就算我们后续把价格回调到正常水平,他们也不会轻易离开。”
王浩揉了揉眉心,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技术整合本来就赶工期,要是还要同步搭积分系统、做优惠叠加,时间上恐怕……”
“时间不够就加人,预算不够就提申请。”曾庆阳的声音沉了沉,“我今天可以透个底,这个项目后续大概率会从饿了吧业务线剥离,直接划归集团总部管理。你们想想,什么样的业务需要总部亲自接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张伟愣了愣,突然反应过来:“您是说,闪购不只是饿了吧的项目,是阿里整个本地生活战略的核心?”
“不止本地生活。”曾庆阳站起身,目光扫过所有人,“是打通线上零售、线下配送、金融支付的关键一步。现在亏的5元,将来可能会从陶宝的交易额里赚回50元、500元。
所以,别纠结短期亏损,把心思放在怎么在六周内,让一线城市的用户都知道——饿了吧闪购,比网购还便宜。”
随着战略的清晰,团队的热情被点燃起来。曾庆阳看着各部门负责人开始热烈讨论实施方案,知道团队已经接受了挑战。
在接下来的四周里,饿了吧总部进入了“战时状态”。会议室成了指挥中心,墙上挂满了项目进度表和城市作战图。
技术团队日夜奋战,打通了陶宝与饿了吧的系统;商务团队全力出击,与各大品牌商和连锁超市洽谈合作;运营团队则重新培训骑手,优化零售商品的配送流程。
曾庆阳亲自督战,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时。他深知这不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关乎饿了吧的未来生存。
与此同时,京西和每团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京西宣布在10个新城市推出速达服务,每团则加大了补贴力度,推出“18分钟极速达”承诺。
距离预定上线日期只剩一周时,曾庆阳接到了马芸的电话。
“庆阳,准备得如何?”马芸的声音平静,但曾庆阳能感觉到背后的期待。
“马老师,实话实说,挑战仍然很大,但进展超预期。”曾庆阳汇报,“我们已经接入了全国5万家门店,覆盖20个主要城市;系统打通基本完成,正在最后压力测试;骑手培训完成了80%。但最令我兴奋的是,我们开发了一个独特功能——‘智能选店’。”
“智能选店?”马芸好奇地问。
“是的,”曾庆阳解释道,“基于用户位置、商家库存、骑手实时位置和交通状况,系统会自动选择最优门店下单,并规划最佳配送路线。测试数据显示,这能够将平均配送时间缩短到24分钟,比每团承诺的28分钟还要快。”
马芸在电话那头轻轻笑了:“这就是阿里生态的力量!继续推进,上线前一天我会来上海,亲自为团队打气。”
挂断电话后,曾庆阳感到一阵振奋。他走到办公室的窗前,看着黄浦江上来往的船只,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尽管前路依然艰难,但他相信,阿里系的协同效应和团队的执行力将让闪购项目成为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