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延迟发布(3 / 4)

的。

比如盐稻25号,其特点就是适应南方沿海的高盐水域,而且可以实现多年生,在华南沿海地区,可以实现一年三收,每一茬亩产在350公斤左右,一年差不多可以达到1050公斤的亩产。

盐稻33的特性和盐稻25大同小异,区别就在于盐稻33可以在浙高官三角、苏省沿海种植,不过只能一年两收,年亩产在800公斤左右。

这两个品种可以耐受和海水差不多的盐度,都是南方比较常吃的籼米类型。

寒稻12号则是五常大米的变种,其特点是非常香,香度和暹罗香米差不多,产量比五常大米高一些。

旱稻7号则是种植在山地的多年生品种,主打一个抗性好,而且是糯米类型的品种。

最后的香海9号,则是以暹罗香米为母本培育的,主打一个字:香。

其香度是暹罗香米的三倍左右,就是产量比较少,亩产只有260公斤左右,好在是华南种植的多年生品种,可以实现一年三收。

其实后面三个品种,都是比较小众的品种。

真正有战略意义的品种,是比较口感普通的盐稻25和盐稻33。

这两个品种之所以有战略价值,在于可以利用海水直接进行灌溉,甚至可以采用浮岛,在海面上进行种植。

未来海平面上升,虽然沿海地区可以靠大坝避免一部分沿海平原被淹没,但地下水渗透方面,是很难避免的。

特别是当海平面高于地面的时候,可能会形成类似于澳洲大自流盆地那样的盐水地下水层。

岭南、桂省等华南地区还好,毕竟沿海低洼的地区比较少,但是长三角和苏省、冀省,这些平原的低洼地区面积非常大。

江淼打算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推动沿海大坝的建设。

另一方面,则是培育耐盐农作物。

如果万一沿海大坝出现问题,导致海水淹没这些地区的低位农田,还可以利用这些耐盐水稻进行补救。

就在江淼思绪万千的时候,一个戴着墨镜的中年人,出现他身旁,小声说道:“江院士,好久不见。”

“原来是老张,你怎么有空过来?”江淼看了对方一眼,虽然通过鉴定面板,已经大致猜出对方的来意,但他并没有说破。

“我这是有事情。”老张看着眼前的水稻,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随即低沉着声音说道:“江院士,这些水稻品种,可以推迟一段时间公布吗?”

“哦?”江淼故作疑惑,随即似乎想起什么,别有深意地看了对方一眼,然后缓缓说出一个时间:“最迟今年九月份。”

“九月份?可以。”

这个时间非常巧妙。

因为九月份只有热带和一小部分亚热带地区,可以种植水稻。

紧接着江淼补充道:“我可以暂时不发布在华南种植的两个品种,将其推迟到明年三月份。”

老张对于这个结果非常满意:“好!多谢江院士的配合。”

江淼虽然承诺两年内解决抗枯叶病的新品种培育,但这个两年时间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12个月也是两年内,18个月和24个月同样是两年内。

显然有人不想东南亚、南亚很快解决粮食危机。

对于这种情况,江淼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反正他按照承诺两年内培养出新品种了。

到时候加上各种审批、合作研讨之类的时间,估计国外要拿到新品种,可能需要等到三年后。

而江淼还可以趁这个时间,进一步研究这些水稻品种,比如研究出只能种植一代的杂交品种,就可以进一步限制外国获得种子之后,自己进行留种。

有时候这种手段非常有必要。

毕竟夷狄怀威而不畏德,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