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敢挑拨天家的关系,历朝历代,为了那把椅子,夫妻反目,父子相残,兄弟阋墙,难道他们从一开始就恨不得对方死吗?
有多少人是被他们身后的势力推着往前走,走到别无选择的地步。
就像是太皇太后和先帝,太皇太后确实有私心不假,但是前朝也不是没有上位后为自己的母族谋利的太后和皇后,太皇太后的娘家还远在草原呢,先帝怎么就疑心外戚到了不惜母子离心的地步。
阿玛早亡,被亲额娘全力托举登上帝位的先帝,不说与相依为命的母亲多亲厚,至少,至少不该那样伤太皇太后的心。
就算太皇太后和先帝都有错,就算性格使然,让他们都不愿先低头服软,但他们的关系走到这个地步,不可能没有外人挑拨。
“哀家何尝不知你的担忧,也清楚乌云娜拦不住赛音察浑,可是苏麻,哀家已经别无选择了。”
别看皇上表面上还是很尊敬他这个皇玛嬷,但其实太皇太后很清楚,他相信了,信了慈和皇太后的死与自己有关。
倒不一定是佟佳氏捏造的证据有多真,编纂出来的故事有多真,皇上之所以相信,不过是因为他自己早就有所怀疑。佟佳氏呈上来的真相,只是让皇上有一个能确定的“借口”罢了。
继续阅读
瞧瞧这些年,皇上看似信任自己,但是宁可放权给妃嫔,让前朝的汉臣议论不懂规矩,也不肯让她接手。
他们祖孙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或许当初,她为着私心,想要通过挑起后宫动乱,达到影响继后人选的时候,皇上对她最后的信任也消失了吧?
如果说,在荣妃生下胤祉之前,太皇太后还抱有期望,觉得康熙对自己尚存一丝情谊,那么,经过那一日之后,太皇太后就很清楚对方的态度了。
只怕如今在皇上的眼中,她这个太皇太后早已不是那个慈爱的皇玛嬷,她只是一个会伤害他的爱人、孩子,一心与他争权夺利的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很清楚自己的孙儿会如何对待触犯了底线的人,而她刚巧就在其中。她别无选择,只能走上这一条自己最不愿意走的路。
“所以苏麻,何必再劝?”
苏麻喇姑也顾不得主仆尊卑了,像从前很多次那样,从背后轻轻抱住了自己的格格,无声地安慰对方。
一步错,步步错,她们早已无路可退。
“格格,奴婢陪了您这么久,您还不了解奴婢吗?从您开始对荣妃和承瑞阿哥下手的那一刻起,奴婢就不会再劝您收手了。”因为,来不及了。
太皇太后定定地看着苏麻喇姑,她好像明白对方今日说这么多,是为了什么了。
苏麻喇姑对太皇太后而言,不只是忠仆,也不只是好姐妹,她更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是自己的影子。
当初,皇太极丢下他们母子不管,福临又还小,前朝更有多尔衮和豪格两位更有资格登上帝位的王爷。
当时,满人还没有入关,还没有被汉人的规矩框束,兄终弟及比父死子继更常见,更没有什么嫡庶尊卑的观念。
(满人能有好几个妻子,还都是正妻,地位权力相当。入关之后,怕被汉人说是不开化的野人,就拔高了嫡福晋的地位,将侧福晋从原本的妻子,变成了妾室。)
是苏麻问她:“格格是想要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还是想为了皇太极守贞。”
别说满人,蒙古人没有贞洁烈妇的说法,即便是丈夫死了之后,带着丈夫的财产改嫁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后院的好几个女人不都是这么来的,得一个美人,还能接受她带来的财产、人马,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要。
荣妃不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