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该怎么接李承乾的话,但这也不是懒政的理由。
“那你说说,这三个字是何意?”
等着李承乾将这三个字意思说出来,李世民在好好的教训他。
可不料李承乾却道。
“回禀父皇,这个‘阅’字,代表着儿臣已经看过这本奏折了,可这大臣通篇废话,所以儿臣也懒得去评价,盖一个章已经算对得起他辛苦写的这些字了。”
“至于‘准’字,当然是大臣们提出的建议,儿臣觉得可行,那就可以实施。”
“‘否’顾名思义,那就是大臣提出的建议给予否定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很明了,做样子的奏折,可以完全不看,甚至可以打回门下省,让门下省官员去教育写这奏折的官员,闲来无事就上奏,什么屁事都要父皇说,这不是浪费父皇处理朝政的速度,拖慢整个大唐走向富强的时间嘛?”
“浪费父皇宝贵的时间不算,还浪费了纸张,这等官员考核的时候就要给差评,升官肯定是无望了,儿臣都想着是不是应该将写奏折算进官员考核之中去。”
额......
李世民愣住了,听着李承乾的解释,他还认为是胡闹。
可最后一句话,彻底让李世民反应过来。
那些奏折好像是他下令让门下省送过去的,他自己之前批复的奏折都是门下省已经审核过的,自然没有那些废话的奏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特别是三省的官员,听见李承乾说要将上奏折加入官员考核,冷汗都出来了。
那大唐的官员,恐怕留不下几个了。
李世民自然也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想到是自己给了李承乾太多的压力了,毕竟对方才十一岁,每日看那么多奏折,他都看不过来,更加别说李承乾了。
“行了,朕暂且认为奏折太多,让你想了一个简便的法子,可这法子不可取,日后朕会让门下省审核奏折过后,再送去东宫。”
“希望你能够认真的批复。”
这下李承乾不乐意了:“父皇,儿臣批复奏折是没问题,可父皇身为大唐皇帝,每日做什么?”
吓得在场之人,冷汗噌噌的冒。
太子殿下,这是你该问的吗?
李世民当下脸黑如锅底,语气也如冰霜般寒冷:“那你说朕身为皇帝,每日该做什么?”
被自己儿子当着众人质问,相信不管是任何人都会翻脸。
可他是皇帝,要沉住气。
李承乾却昂着头,头头是道的说道:“父皇,首先身为皇帝要保证身体强健,这一点父皇肯定是没什么问题,毕竟您的战马都死了不知道多少匹。”
房玄龄:......
杜如晦:......
高士廉:......
裴寂:......
三省官员:......
这难道不是陛下的功勋章吗?
怎么换到李承乾嘴里,好像是陛下命硬呢,把自己的马克死了?
其实李承乾的意思是说上战场马都死了,人还活着,足以证明身体强健。
可他不自知别人已经想歪了。
反观李世民已经不能用脸黑来说了,而是气的直接绿了,更调料盘一般,一会儿一个颜色。
“其次,要知道百姓疾苦,了解民间百姓最需要什么,官员是否都按照朝廷的指令去办事。了解的渠道,无非就三样,微服私访,百官的奏折,还有私下派人去调查。”
“如今父皇直接将奏折一事交于儿臣,父皇不出太极宫,如何了解百姓疾苦?”
“其三,身为皇帝,难道不应该想想别的事情吗?除了百姓过好日子,难道就不需要看看周边的这些小国动向吗?大唐如今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