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重丧,谢皇后的丧期已过,如今又赶上了崔太妃去世,周复国孝刚除了,家孝又在身。
不过此时兵荒马乱,崔太妃遗体还在洛阳,并未发丧,宫中也未颁布此事,而各族王室也都有战时仓促成婚联姻的传统,周复同许家的婚事也并没有不妥。
况且这风雨欲来的时节,宫里也需要一些好消息冲喜。
宫中一切从简,甚至周复礼服的内里还是麻衣孝服,只能天亮十分用銮驾将许娘子接近宫里。
但许家嫁女,却着实热闹得很。
许御史只有这一个女儿,如今京城前途未卜,许御史拼尽一切也要将女儿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又因为许娘子的才名,如今这时节,日子不好过,惋惜她才情的才子们,还有未婚的少女们,倒真情实意的来祝贺送嫁。
本以为是太子来迎,结果皇帝安全回京,亲自到场恭喜,众人喜不自胜。
许家的宴席摆到了街面上,送亲酒喝了一整夜。
周晚吟没什么喝酒的心思,站在高楼上远远看着,许娘子的闺房里侍婢和大夫进进出出,她穿着大红色的吉服,还在整理抄本。
远远瞧着,是一个极为消瘦单薄的背影,她缓步下了楼,决定过去道喜。
“小女子早些年便听过太平歌,后来得知是郡主所作,觉得十分欢喜,却不曾有机会拜会,不想今日竟然有幸见到了。”许娘子见了周晚吟,真心实意的欢喜起来。
周晚吟不大敢继续说这个,瞥见她案上诗集,赶紧转移话题:“这些都是你写的?”
“这……”许娘子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是我带着婢女搜集整理的,这些年,塞北江南,西川,东南,都去了,各地民俗风土人情不同,往年都有不少游学的学者记录,我这些年,搜集了各地女子的诗作,有官宦之家小姐的绮罗之音,也有民间小调,僧尼道姑也有不少。”
她疲惫的脸上似乎多了点神采,费力的咳了几声才道:“世间女子,幼少之时聪慧多才的不少,但启蒙之后,教学的先生难有博学的大儒,及笄之年又要学着女工和管家,之后便是成婚生子,少有能潜心诗书钻研的。”
周晚吟轻轻点了点头。
世人都说女子蠢笨,头发长见识短,可是,人生短短几十年,女子并不能像男子那样能得到全家人的支持,用心读书习武。
甚至连个像样的先生都没有……
“家父乃是进士及第的大才子,我自幼体弱多病,大夫说我活不过及笄,他见我喜欢,一生才情倾囊相授,我也从未学过嫁人为妇的本事,这些年一直醉心诗书,所幸,磕磕绊绊,竟也活到了二十多岁……”
“你是有大福气的人,常言道刚极易折,你这体弱多病的,才是长长久久的命。”周晚吟说。
不知为什么,她觉得有些难过。
许娘子谢过她的祝福,却又伸手握了握她的手:“我听父亲说,如今朝中,第一等尊贵的贵女,便是临安郡主,你是皇家的郡主,又是将军府未来夫人,皇帝陛下也器重你,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
“请说。”
“谢皇后开创女学,这两年间,也不少少女进去读书,虽还未见成效,但天下有了地方,让女子能安安心心的读书,总归是好的,前路虽然曲折,但总有人开了先河。”
她抬手指了指屋内收拾箱笼的侍婢们,冲周晚吟道:“这些侍女们陪我一同长大,家父授课之时,她们也在一旁跟着学习,这些年来,随我走南闯北,出生入死,所见所识,绝非泛泛。她们随我入东宫之后,自然是要做宫中的女官,若……”
她猛然抓住了周晚吟的手臂:“我把她们托付给你,我已是油尽灯枯,她们一身才学见识,不可埋没,将来你位极人臣,可令她们去女学授课。”
“去女学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