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江风里的奔涌意气(1 / 3)

终于踏上广州的土地,刚出站,一股比香港凛冽许多的寒风便扑面而来。凌晨赶紧拉紧身上的太空褛,将寒意挡在外面,背着皮旅行袋快步穿过火车站广场,拦了辆的士直奔恩宁路——他要先去姨妈何静茹家。

眼下最急的是千色服装的供货问题:香港的太空褛订单像潮水般涌来,现有的生产线连轴转都赶不及,必须尽快联系更多服装厂代加工,才能接住这波热度。姨妈在本地人脉熟络,或许能帮着牵线靠谱的合作厂家,赶在春节前把订单缺口补上。

车窗外,广州的街景飞速掠过,他指尖无意识地敲着膝盖,心里已盘算着见面后要细说的产能需求、质量标准——这波热度不能断,供应链必须跟上。

姨妈何静茹在广州制衣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人脉熟络得很。从海珠区的老牌国营服装厂,到白云区那些手艺扎实的私营小作坊,她都能搭上话。哪家工厂擅长做针织面料,哪家的缝纫工艺精细,哪家能承接急单赶货,她心里都有本明账。

当初千色服装起步时,就是靠姨妈牵线,才找到第一家合作工厂。如今订单暴增,凌晨第一时间想到她,正是因为这份“人熟事透”的底气——有姨妈帮忙筛选对接,既能保证代加工的质量,又能省去不少磨合的时间,效率肯定错不了。

的士快到恩宁路时,凌晨已经想好,见到姨妈要把太空褛的款式细节、面料要求和交货周期说清楚,借着她的人脉,争取尽快敲定两三家靠谱的代工厂,让生产线赶紧转起来。

恩宁路的骑楼在寒风里透着老广州的暖意,的士刚停稳,凌晨就看到姨妈何静茹在巷口等着。这位在广州制衣界浸淫了大半辈子的长辈,不仅是千色服装的总经理,更是他最信赖的合作伙伴——从品牌初创时帮着敲定第一家合作工厂,到如今帮着把控生产质量,她早已是千色服装不可或缺的支柱。

“阿晨,回来啦?”何静茹接过他手里的旅行袋,指尖触到他太空褛的面料,便笑着点头,“这料子选得好,难怪卖得火。”

进了屋,暖茶刚沏上,凌晨就直奔主题:“姨妈,香港那边的太空褛订单爆了,现有的厂子赶不过来,得麻烦您再牵线几家靠谱的代工厂。”

何静茹呷了口茶,眉头都没皱一下:“早料到了。前几天看省体场比赛时球员穿这衣服,我就知道要火。”她放下茶杯,起身从抽屉里翻出个旧笔记本,“海珠区那家国营针织一厂,设备新、产能足,就是流程严点,但质量绝对过硬;白云区有个姓王的老板,开了家小厂,手下都是做了十几年的老裁缝,赶急单特别利落,就是规模小些。这两家我都打过招呼,他们听说千色现在的势头,都愿意接活。”

她翻着本子,把工厂的擅长领域、合作条件一五一十说清楚:“针织一厂能接八成的量,保证面料和缝纫细节跟咱们的标准一致;王老板那边灵活,能补剩下的急单,就是价格得稍高一点,但交货速度绝对快。”

凌晨听得心头一松,姨妈的人脉果然没让人失望。他赶紧拿出太空褛的样品和工艺单:“具体的面料要求和剪裁细节都在这,您看什么时候方便,咱们约着去厂里看看?”

“明天一早就去,”何静茹拍板,“趁这股热乎劲,赶紧把生产线搭起来。年前这波订单赶完,千色就能在广州制衣圈站稳脚了。”

窗外的寒风还在呼啸,屋里的茶香混着布料的气息,却让人踏实得很。有这位懂行又有人脉的合作伙伴坐镇,千色服装的供应链难题,眼看着就要迎刃而解。

聊到代工厂的事,凌晨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问:“对了姨妈,靖远县那边有两间服装厂,之前合作过几次,您觉得把一部分订单放过去怎么样?就是担心距离远了,质量把控会不会出问题。”

何静茹放下手里的工艺单,笃定地摆摆手:“这点你放心。前阵子咱们早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