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
如今,高舍鸡已经成了定襄郡兵的一杆旗帜。
大雪覆长弓,一箭定丸都。
要是定襄郡兵打仗,看不见高舍鸡的大旗,那就会士气大减。
有时候,高舍猪不得不承认,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薛小将军,无论武艺、智谋,甚至箭术,都在舍鸡之上,
但论名声,似乎远不如高舍鸡。
“哎呀!你这婆娘,大包小包的干嘛呢?”
“吊一身行囊,咱们怎么打仗吗?军队里,什么东西没有。”
院子里,高家大郎很生气。
这些妇人们,将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米饼、胡饼,全部要他们背上。
本以为他身上算多了,没想到舍鸡、舍鸭两个孩子,
大包小包,都快吊不下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残月当空,小院官道,
旗帜如林,兵马萧瑟。
高家婆娘声泪俱下,抱着最小的高舍鸡,迟迟不愿意放手。
兵凶战危,没有那个母亲不担心,自己的孩儿上战场。
“行了,行了。别哭了,再哭不吉利了。”
祖父高舍猪轻轻一句,就拿捏了这些婆娘们。
她们强忍着眼泪,放开了两个孩子,让他们上路。
高舍猪一个眼神,阻止了大郎,后者也不再吵着将东西放下了。
反正去军营就丢,懒得跟婆娘们扯。
看得出,小院子是被精心修缮的,
高家婆娘们,将泥土夯的很平,还挖好了排水沟。
辽阳城外,五个大包小包的戎衣赵兵,一步三回头,挥别了院子里的亲人。
某一刻,高家祖父临别前,眉头紧皱,特意嘱咐了妇人们,
“银子去县衙登记,就报定襄军高舍鸡。县令自会处理。”
“另外,别买太多耕地,最多就五百亩,多的钱留下来。”
“为什么?”高家祖母不解。
封建时期,人们对土地的执念,是相当恐怖的。
若是能在她们手里,置办上千亩好地,
那就是高家祖祖辈辈,上香都要供着。
某某某祖母,何年何月,开家立业,置田地多少亩。
“哎呀,妇道人家,懒得跟你说。”
“咱们是定襄军的人,今后马将军在那里,咱们就在那里。”
“行了,老夫走了。在家好好待着,莫要乱置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