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盐铁论与潜夫论(1 / 2)

楚兵 一代神坑 2116 字 26天前

“圣武皇帝在位时,将天下的祸端认为是洛阳权贵所为,故大肆屠杀,最终皇位都没了。”

“黄九起于庶民、流民,他将齐国权力给了流民上来的官吏。可最终,齐官之害,更胜楚国。”

魏州郡。

魏丘高坡。

梁营望楼。

说到这些,满头白发的杨重楼,忍不住仰头叹息,默默停下了手中的笔。

苍生之解,太难了!

当然,这些问题,杨重楼不是第一个思索的,也不是最后一个。

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各家圣人学者,就对此有很深的研究。

宝贵的思想,就像是中原民族的灯塔,最终会反映在国家的建设上。

墨家崇尚兼爱、非攻。

道家崇尚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阴阳家提出了五行之术。

而法家则认为,当依法治国。

可儒家对法家提出了异议,法由人定,何来的以法治国?

《商君书》的出现,以及商鞅改革的成果,证明了法家的强大。

可此书被司马迁评价‘刻薄少恩’,乃强国之方,却是害民之举。

秦代韩非,将商鞅的‘法’与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融合,成为法家集大成者。

在其有限的生命中,他的着作如星辰璀璨,给文脉长河,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可惜,韩非被李斯所害,成为千古文道的一大遗憾。

两汉时期,中原民族的大才能者,

分别提出了《盐铁论》、《潜夫论》。

汉宣帝的重臣桓宽,坚持盐铁官营、平准均输,国家调控经济。

以避免这些重要的产业,掌握在私人权贵手中,对民族造成危害。

东汉隐士王符,

于着作《潜夫论》中,开历代文道先河,

尖锐的指出了,东汉日渐腐化的三个本质病因。

其一,王符认为,是东汉权贵集团的道德破产,

当一个社会,奉行以家族背景和权势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

对父母冷漠,却憎恨他人尽孝,

对家族薄情,却厌恶他人重义,

而又必须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号时,

就会诞生各种弄虚作假之人,而这些人往往被当时的社会所崇拜。

其二,乃是东汉官僚体系的逆淘汰,

东汉末期,社会氛围虚浮的情况下,东汉官场已经丧失了正常的选拔机制,

愚钝之徒被包装成英才,忤逆之悲被标榜为孝子。

真正忠于职守,怀揣治国抱负的人,屡屡遭受排挤,

而擅长逢迎,精于权术之人,则得以攀上高位。

这些上位之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就会进一步打压正直的朝臣,

想要报效国家的官员,首先就要与得势宠臣为敌,

最优秀的一批人才,反而成为最先淘汰的官吏。

其三,王符痛心疾首,他看见了巨大的地方危害,

当东汉皇权对地方渐渐失效时,

地方豪强、士族门阀便会趁机崛起。

地方官员为求自保,对地方不闻不问,

甚至出现了与地方豪强联手,以侵夺东汉国家资源,盘剥百姓为己任,欺上瞒下,荼毒地方的行为。

“所以,权贵之祸,在历朝历代的灭亡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要是盖棺定论,本相认为,也是不对的。”

“人有强弱之分,旧的强者死去,新的强者就会出现……屠杀,并非解决之道。”

魏丘望楼。

北风萧瑟,桌台的竹简已经堆的很高了。

杨重楼聚精会神,在写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