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就结束了。
一路向前,卓庸在赵军雄壮的兵马里穿梭,
这些兵卒鲜衣怒马,士气高昂,他们都沉浸在赵国大胜的喜悦中。
深入赵军,仔细观察,虎卫军的主将才发现,
梁军跟赵军,虽然都是兵甲齐全的部队。
但在很多细节上,差距还是很大的。
水壶、马鞍、箭矢、箭壶、吃食、被褥、帐篷……等等,这些辅兵管理的小东西,赵军几乎都很有讲究。
而梁国在这些方面,大部分没有涉猎,全是军队自己准备。
这些小事务有用吗?当然有。
关键时候,主将可以清楚的判断军粮食物的余量,
兵卒也能准确知道,他们携带的物资能吃上多少天。
这些细节,能在一定程度上,
加快赵军的出勤速度,减少赵军补给、休整的时间。
别小看这些细枝末节,虽然它们不能直接作用战斗。
但军队是消耗品,虎卫军大战两个月,实力就会下降三成。
如果赵军本来也要下降三成,
可它补给的速度比梁军快,那很可能六个月才下降三成。
把时间定为六个月的情况下,
战争初期同样骁勇的两支军队,赵军在平均时间里,比梁军战力强大一成左右。
甚至于,赵军如果能一直维持补给,战兵力量就会一直存在。
那样,两支军队,由后勤拉开的差距,将会非常大。
军事组织力,
从来都是一支军队强弱的评判标准之一。
如此看来,赵国能扛住天谋扬重楼的进攻,绝不是侥幸之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