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染黄了大地,也染黄了幽州。
对比元始三年黄河决口,
元始四年,是一个丰收的年份。
内城中,矮墙院子里,上好的青砖平地,全是麦子的海洋,
黄灿灿的,是农家汉子最安心的颜色。
从宣文门到宣武门,从广安门到皇城宫墙,到处都是堆叠的麦子,
有散开的,有成小山丘的,还有刚刚才铺开的。
走在内城里,一股晒麦枯味,混合着灰尘,扑面而来。
武川老族人大多笑的憨傻,仿佛这好日子,多活一天都是挣,
他们时不时笑呵呵的跟瞎子打招呼,
唠叨唠叨地里的收成,谈谈哪家儿孙又调皮,气坏了祖父祖母。
孩子们成群结队,大的带着小的,四处在麦堆里捣乱。
惹得恶婆娘们,抽起木耙子就打,
大的嬉笑着一哄而散,留下小的,红扑扑的脸蛋,在原地哭泣打滚。
“呦,瞎爷啊。您老还康健呢?我四儿在西海,说那边有雪……雪花挺补的,过几天就给您弄来了。就,就是我担心,那玩意化了。”
“雪莲花!屁大的字不识一个,还学人家办教司。”八瞎子鄙夷道。
“嘿嘿……那不是挣点钱嘛?现在科举士子可多了,焦六傻子都行,咱凭什么不行?”
“焦六傻子缺德?你也缺德。科举什么情况,你还不知道?”
河北之战,
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了,
但直到今天,哪怕走在幽州内城里,八瞎子还是心有余悸。
太凶险了。
当时梁军五十多万,已经打到了幽州、沧州一线,后方还来了窦柱、商延道的六万援军。
那时候在燕郡,八瞎子都在着手关外防线了,
最终二当家不负众望,击败扬重楼,全据河北。
十几年前,八瞎子做梦时,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在太原,置上千亩良田,当个土财主。
谁能想得到,小小的青山寨,变成了大赵国。
元始四年。
帝都幽州,繁华无比。
外城熙熙攘攘,每日市坊人流如潮,喧嚣不止。
但内城却显得极为宁静,这里都是北疆的老族人,
他们还没习惯两进、三进的高墙大院,
修的宅子,依旧跟农家一样,
半砖墙,几间瓦房,院子里两棵大树,屋外留了晒麦子的硬地。
这穷苦人呢,看来有穷苦根哦。
不过这样也好,串家走巷方便,没事跟老族人说道说道婆娘。
程家府邸,
刚过东南门,八瞎子就听见了田婶吆五喝六的声音。
门口左侧的私塾房里,大小孩子扎堆,
看见瞎子来了,还怪有礼貌的,集体笑嘻嘻的叫了‘瞎祖爷爷’。
瞎祖爷爷?瞎了狗眼才对。
一个翰林院榜眼,瞎子感觉整个内城的族人都来蹭课了。
薅羊毛也不是这么薅的!
这些程家的无耻之徒,
赶明年,八瞎子再不听田婶那个蠢妇的,一定要收银钱,还要大收。
“今年的麦子好多,瞎子,多建几个谷仓呗。”
“还……还建呢?家里六个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粮仓呢!”
过了垂花门,大堂前院,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赵国财政烦心,家里更是糟心啊。
八瞎子一只眼瞪着婆娘,没好气的道,
“两石米一年饭,咱家现在六千石,连外面那些小孩一起算,不过两百人。”
“到时候清陈粮的工钱,比特么卖出的粮钱还多。瞎折腾……”
大堂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