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小院议政(1 / 2)

楚兵 一代神坑 1811 字 17天前

“局面不是很乐观,余建山有楚国做后盾。这些年,在街亭、岐山、武都等地,都是高堆堡垒,进攻压力不小。”

“臣附议,余建山知兵,他既不东攻凤翔郡,也不西进金城。而是在优势山林地带,固守经营。”

幽州内城。

程家后院。

刘忠武、李兴,龙骧军两位武官来了。

不多时,眼袋浮肿的保爷,带着伍刚、梁大眼,也笑嘻嘻的来到大通房。

如此情况,周云看几个大将都到了,就将秋收之后的军务,稍稍议一议。

赵国其实这两年,很不容易。

元始二年末,虽然关中陇西几郡都被楚将余建山占据,

但八瞎子、铁坨子等人,跟周云商议良久后,决定暂且搁置陇西的问题。

因为赵国征战两年,疆域膨胀了几十倍,

实在是要到了巩固地盘的时候。

赵人,必须从一个区域节度使力量,变为一个成熟的三万里疆土的帝国力量。

可元始三年,

梁国奸细趁着大雨,挖开多处黄河大堤,赈灾又是一项大工程。

加之占据漠北、辽东、关中等地军功,也到了必须要处理的时候。

几件大事一起办,赵国元始三年,可谓是焦头烂额。

六十万部队,二千一百万亩永业田,

如此庞大的财富,这里面有多少凶险,没人比武川高层更了解。

去年末,杀了六个郡兵旅官级别的大将,全部是参与田亩贪腐的。

好在,最近这两个月,周云终于轻松了一些。

各郡官吏、民生等等,有条不紊的发展,

永业田、分口田、暂租田,基本轮廓已经到位。

赵法普及到各个州郡,六十五郡地盘,都有赵人嫡系在。

退役的兵卒,尤其是立大功的,他们散在赵国各地,成了一个个小地主,

这些人对赵国归属感极强,他们的子弟也在郡兵序列,

一旦打仗,赵人子弟便要随赵国旗帜出征。

元始四年,秋。

历经各种磕磕绊绊,赵人这艘帝国巨轮,终于算是迈上了正轨。

“今年秋收之后,咱们应该有军粮、银钱富余,可以支持赵国打击一个战场。”

主位,赵帝周云扫视堂下武川重臣,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可皇帝此言,八瞎子跟保爷等人,却是面面相觑,脸上带着难色。

武川赵国这个家,才刚有点余钱,

皇帝又要开始祸祸了。

两年辉煌的扩张战,虽然疆土大了几十倍,

但赵国官员,也被各种事情打怕了,不想再过那种勒紧裤腰带的苦日子。

贺诗楚、李兴、梁大眼等人,几番眼神交流,纷纷望向了刘庶。

对于这种情况,尖嘴猴腮的刘尚书,心里已经在骂娘了,

‘我礼部尚书,还要背你们兵事的黑锅。狗日的,一群王八蛋。’

大通屋里,下人睡的大通铺上,

身覆紫袍官服的刘庶无可奈何,

只能硬着头发,起身行礼道,

“启禀陛下,臣认为今秋就出兵,太急了些。”

“赈灾到今年四月才算稳定下来,各部队抢险,那都是半条命在淤泥里。”

“赵国拮据了两年,刚刚积攒点钱粮,直接动兵,风险……风险不可控。”

刘庶十几年老军师了,他一撅起屁股,周云就知道没好屁。

礼部尚书的意思,也是堂下大多数赵臣的意思。

现今天下,梁、楚、赵、高昌、西突厥等,五大强国并立。

赵人虽然一枝独秀,北国之力,远在其他四国之上。

但天下豪强大族,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