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师尊和师姐的言谈,也并不是真的要对他如何。 正如拂晓所说,以他们的修为,怎么可能发现不了,连敛息都忘了的自己? 他们如果真的存了心思,要除掉现在的自己,以杜绝未来的祸患,就算不直接动手,也定然会将自己找去,开诚布公地一谈,绝不会是以这种温和的方式,闲聊般将此事泄露给他。 连警告都算不上,顶多,能算是在给他提醒。 在这之前,秦钰也曾多次设想:如果真有一天,自己为祸世间,该如何自处? 在祸事将发之前舍弃此身,亦在他的考量范围内。 为早有心理准备,甚至早有打算的事,而情绪失控,实在是不应该。 又想起先前对拂晓的迁怒,自省中的秦钰不免愧疚,“抱歉。刚刚,我不该对你发脾气的。” 贯来只有他在别人面前嚣张的拂晓,听得秦钰的道歉,却是没多少先前被吼斥冒犯的不满,“老实说,这么多年,你也就跟我发这一回脾气。看上去是个心思深沉,容易情绪失控的,倒是格外能忍?” 对于自己平素的言行,拂晓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有时候口快了,自己都会心虚的,这小子却是半点儿不生气,倒是让他一边愧疚着,一边越发肆无忌惮了。 现在见他跟自己发脾气,拂晓还觉得有点新奇。 倒不是他有什么怪癖,只是他觉得,“喜怒哀乐,人之常情。隐忍克制固然是修心的一种,但只是一味隐忍,而不能堪破情绪后的事情本质,终归不过压抑情绪,徒增心烦。” “虽然不知道你又想了些什么,但作为前辈,我觉得你大可不必事事都将错归结在自己身上。” 见秦钰又恢复往日的谦恭,拂晓犹豫一瞬,觉得还是不该继续放任他在自卑、自弃的路上越走越远,“正如你师父之前说的,人与人相交,在于将心比心。与人交心,必然会在对方身上寄于真情。既有真情寄托,别人的一言一行,在不符合你的期待时,当然能够伤到你。” “或许对方的言行、考虑没有错,甚至是为大局着想,但这不意味着,为此感到难过的你就错了。当期待落空时,你有难过的权力。你因此心生怨恨抱怨,也不意味着就是不堪。这本就是常态,情欲之中的天性,能克制恶念而行善事,本就是修心一环。” 拂晓自己没经多少事,讲起道理来,倒是有自己的一套说辞,“重要的是,你能想通,能在想通后找寻更优解,而非由着心中恶念,循意报复。所谓修行修心,不外如是。” 听得他的话,秦钰若有所思,再套入看过的故事里,过往一些不解的地方,似乎也在此刻有所开悟。 宗门修行几百年,他来懂了不少人情世故,但作为一宗实际的主事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受人审视,自己更是不敢放松,所思所想皆在大局之上,这些幽微的情绪变化,往往不及细思就会被沉埋心湖,甚至将其视为仅为己身的自私心理而刻意忽略。 点点积攒,终成隐患。 在这个刚突破新境界,刚稳固了修为的时候,心境尚在喜悦之上,忽地被打破期望,喜转悲怨,天差地别的心境错落,勾动这些不曾细想的幽微情绪,竟是会让人这般丧念失意。 秦钰头一回如此切身地体会到这种感觉,越发庆幸身边有拂晓点醒自己。 此刻再回想,更是为当时想一死了之的念头而心生惭愧。 死是很简单的事,但却是将其他可能的未来都放弃了,连同那些自己在意着的在乎。 在客观事实之下,并不是自己在意的,就一定会按自己所期许的那般满足自己的期望,但那不代表他们对自己是不在乎的。 一如他在心情低落时,想从拂晓嘴里听得温情的安慰,可拂晓不是能满足他这个期望的人,拂晓有他自己的脾气和个性,不可能如他所愿地给予安慰,却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带自己剥开
第43章 神尊只爱他的剑【因与果】(43)(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