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回来了,洪亨九(1 / 2)

袁崇焕完全无视其他边镇军将杀人般的目光,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继续说道:“接下来,便是我第二次出任辽东巡抚的时候了。那时,客兵们煽动了宁远兵变和锦州兵变,这两场兵变险些酿成大祸。若不是我当机立断、妥善处置,恐怕朝廷会损失掉数名重要的大员和大将,而建奴也极有可能趁虚而入,如此一来,朝廷在辽东的威望和体面恐怕就会荡然无存了。”

说到此处,袁崇焕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正因如此,我才向陛下提出调离满桂、黑云龙、尤世威、尤世禄、杜文焕、侯世禄、左辅等客兵将领。

在我看来,这些客兵人数虽多,但实际上却是鸡肋一般的存在,不仅对辽东的防守没有太大帮助,反而还增加了辽东镇的负担。

与其如此,倒不如依靠辽东本地的精兵强将,坚守城池,相机而动,寻机反击。臣曾向陛下立下军令状,只要让辽人来守卫辽土,必定能让建奴不敢轻易踏进半步。”

“如今臣已习惯使用辽人,也相信辽人将领。因此,臣在此郑重地向陛下承诺。臣愿重新立下军令状!在此次战役中,陛下可坐镇山海关,各镇的客兵则可在辽西走廊之外的区域自行寻觅战机。而臣将率领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等将领,全力修筑好大凌河城以及各处墩堡。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定能迫使建奴退回到辽河以东!”

袁崇焕的话语激昂有力,然而,仔细品味其中深意,却不难发现他其实已经为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这种策略,在后世的足球战术中被称为防守反击。

简而言之,成败不足虑,就是绝不轻易让客兵进入己方的辽西走廊防线!

待袁崇焕言罢,孙承宗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实际上最早是由熊廷弼提出的,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孙承宗本人。

袁崇焕是策略的执行者和继承者,可以说继承了孙承宗的衣钵。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在辽东镇犯过太大的过错。

这个时空中,蓟镇的防务早早就被孙承宗接下,蓟镇连着宣府镇一带,城墙牢固可靠,并没有出现己巳之变。

看到孙承宗点头认可袁崇焕的说法,崇祯皇帝的目光随即转向了站在一旁的杨嗣昌和卢象升,缓声道:“文弱、建斗,你们二人对此有何看法?”

杨嗣昌和卢象升对视一眼,皆面露难色。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个袁蛮子实在是太胆大妄为了,竟然连皇帝的面子都敢不给。皇帝陛下亲自来到山海关,他却依旧我行我素,坚持着辽东镇藩镇地方的那一套做法,不仅不允许其他边镇的人马进入辽西走廊,甚至连皇帝的禁军都被拒之门外。

如此一来,整个辽东镇仿佛都成了他袁蛮子的私人领地,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啊!

然而,面对皇帝的询问,杨嗣昌和卢象升又能如何回答呢?他们总不能当着皇帝的面直接指责袁崇焕吧?

可若不实话实说,又觉得对不住皇帝的信任。

卢象升作为蓟辽总督,实际上一直负责管理关内事务。以前为了顾全大局,他对资历较老的袁崇焕多有忍让,但如今在皇帝面前,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继续退让了。

“陛下,臣认为袁大人大谬也!”

卢象升一句话惊醒满堂彩!

·······

崇祯五年立夏,这一天对于两广地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在接到天子旨意后,两广总督洪承畴毫不犹豫地决定立即启程,甚至没有等待新任总督朱大典前来交接。他迅速召集了手下的标营人马和幕僚,然后率领他们从广州虎门出发,登上了十艘威风凛凛的战舰。

随着船帆扬起,战舰缓缓驶离港口,向着北方的天津卫进发。站在船头的洪承畴,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