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亦不复追杀蚱蜢(2 / 4)

考核,完美的实行了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保证了所选拔人才的上进心。

但司马家渡江之后,这玩意儿就变味了。先看家世,再论其他,即使是德才兼备的大才,如果没有个好出身,也很难得到高品,进而无法担任较高官职。

可是,这“品”的定夺权,依旧掌握在中正的手里。所谓“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就是这个时候的潮流。

徐邈头上的“大中正”帽子,分享了司徒的审核批复权。中正报上来的材料,大中正心存恶感的,可以一票否决,或者是调换秩序,把下头推荐的上品改为下品。如果中正叽叽歪歪,把可以被大中正直接罢免然后另选他人。

送出这两顶帽子之后,司马曜又当着众人的面,紧紧拉住徐邈的手,“爱卿啊,虽然朕并没有明确下令让太子以师礼相待,但在朕的心中,你绝对不是一般的博士可比。”

对司马曜的安排,徐邈也是有苦说不出。那会儿,当老师的,虽贵称博士,但身份地位并不高。如今,自己虽然名义上并非德宗的老师,可其他的全都坐实了,这叫什么事儿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或许也是因为“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吧,某些怪诞的事情也就发生在了徐邈身上。

话说徐邈接下了司马曜安排的活计,老老实实地开启了值班生涯。然而,就在徐邈连续值了几天夜班之后,给他打下手的那些官吏们却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徐邈来之前,小吏们才收拾好老徐的房间,等到老徐进办公室之后,再掩上门。没过上一会儿,就能听见老徐和人扯白的声音,偶尔还有嘤嘤呀呀的莺歌燕语声,相当的暧昧,极度少儿不宜。

听是听得真真切切,甚至面红耳赤,可这些事儿又怎么好去和老徐核实呢?那时候,可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说法,做下属的,总不能去揭上司的牌吧?

再说了,徐大人虽身在东宫,但时不时地又被皇帝叫到宫里论论朝堂之事,万一自己直言,却让徐大人穿了小鞋可咋办呢?

好在过了几天之后,徐大人将他的一个门生调了过来。等到大伙儿都混熟之后,小吏们就把这事悄悄地和老徐的门生说了,听得这个门生心口一紧一紧的——“啊,我家主人遇上这等事了?”

这也不怪老徐的门生吃惊。常人看来,秦汉之后,人们都把门生等同于了学生。同窗、座师、门生之间往往都会是一个不成文的小圈子,相互支持相互依附。

可那个时候,门生却不一样,一旦投靠了座师之后,身份就更像是部曲。而且,还是自掏腰包那种。

座师点头门生投靠之后,门生的身家性命就全部系在了座师这里,家里的财货的拿出来给座师家增砖添瓦,还要为座师奔走服役,甚至行不法之事,比家臣还家臣。

所以,在得知这事儿之后,吃惊归吃惊,但老徐的门生心里也在打九九。谁知道这事儿是真是假?万一是有人存心给老师泼污水,自己听信一面之词,岂不是上了当,白白让人当枪使?

但是,这事儿若是又是真的,那未免也有些尴尬了。身为帝师,又还兼着大中正,说出去也不好听。

不过,老徐的门生也挺冷静,义正言辞地给那些小吏们训斥了一顿。这等怪诞之事怎么可以随意乱说!但私底下,自己却又留了个心眼,与老徐一同值班的时候,机警地暗中观察。

这一暗中观察,还真让老徐的门生看出了蹊跷。每每到了老徐值夜班的时候,等老徐掩上门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从屋里传出来旖旎的对话声和动作声。

但是,等到第二天早上,老徐从办公室红光满面的出来之后,门生再进去收拾的时候,屋里面却连个鬼影子都没有。搞得门生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