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了一个月的军饷,一时间,帐外欢声雷动。
旗下人家,不当兵的闲丁,根本没收入,大部分护军的家里,都穷得吃不起肉!
俗话说的好,皇帝不差饿兵。
慷慨解囊,给了开拔费的禑,初步获得了大家的好感。
至于,200名索伦人,就分了5000两银子,塞图也没太大的意见。
因为,索伦人实在是太凶残能打了,护军营真的没法比。
尼玛,塞图亲眼所见,海察拿起带血的生牛肉,直接就咬,吃得津津有味。
等玉柱找了十几名面馆的厨子来了,禑就让他们,架起大铁锅,准备烙饼。
以前,禑的爷爷是山东人,曾经担任过志愿军的炊事老班长。他烙的饼,真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坏。
烙饼保值期长,有个诀窍,烧开的盐水和面,再醒发到位。
开水和面,烙出的饼,口感较软,不至于坚硬如铁,难以下咽。
另外,必须高温烙饼,尽可能控干饼内的水分。
禑计算过,从热河出发,抵达敌人的驻地,大约三百公里左右。
当然了,这仅仅是个粗略的估计,不可能太过精确。
康熙给禑配了几十名向导,这就让禑很容易学习霍去病的突击战法了。
在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下,轻兵突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往往战果最大,损失最小。
实际上,霍去病的战法,和元首的闪电战相比,也就是把战马换成了坦克而已。
禑教了厨子们烙饼的方法后,又利用行在大总管的身份,从内务府那里,“借”来了三百多辆大车。
至于战马嘛,倒是不需要禑太过操心了。
因为,无论是护军营,还是索伦营,都是一人三马的标准配置。
这便是大清征服了漠南蒙古的巨大红利了,清初时期,根本不缺军马,要多少,有多少。
若是丢失了马源地的北宋,呵呵,禑还想学习霍去病的闪电战法,等于是白日做梦。
临出发的前一天,禑亲自出马,从内务府的部下那里,勒索了大量的马料和黑豆。
俗话说的好,马无夜草不肥。
出征在外的战马,若是不补充黑豆,很快就会瘦弱下去。
顶头上司勒索东西,谁敢找康熙告黑状,那真的是活腻了!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禑趁着浓浓的夜色,率领他的小部队,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是禑的初战,他对侦察敌情的工作,几乎到了变态苛刻的程度。
索伦人,是野外天生的猎人,让他们前出侦察,禑晚上才能合眼。
晚上宿营的时候,禑把借来的大车,连环布置在营地的最外边,以防备可能的敌人夜袭。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大车的最上边,盖了一层防备火箭的沙包。
实话说,康熙是真心疼亲儿子,他给的几十名向导,个个熟门熟路。
在向导的指引下,禑率领着他的小部队,昼夜兼程,只花了五天的时间,就赶到了敌人的营地附近。
这个节骨眼上,职业猎手的索伦人,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沿途遇见的散居牧民,唉,一将功成万骨枯!
禑若不心狠,让敌人嗅到了味儿,提前跑了。那他就要滚回尚书房,重新充当小透明阿哥似的背景板。
海察的身上,到处都是斑斑血迹,禑看见了也只当没看见的。
一切为了打赢,别的都不重要!
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容不得半点手软。
不过,在距离敌人大约五十里的时候,主动停下了脚步,就地宿营休息。
每逢大事有静气的座右铭,一直告诫着禑,距离敌人越近,越需要谨慎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