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的感觉涌上心头,是亲切,是陌生,更是重新燃起的渴望。
修炼之余,深夜里,那盏小油灯亮起的时间渐渐变长了。周小小伏在炕桌上,重新啃噬那些早已生疏的知识点。数学推理需要缜密的思维,恰与她修炼时内息运行的精细操控异曲同工;物理定律阐述万物规律,让她对周遭能量的感知多了一层理性的认知;化学变化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甚至让她对空间内草药生长加速的现象有了新的猜测。这种一边劳作修炼、一边挑灯夜读的生活,辛苦却无比充实。她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在被迅速拓宽,那种对自身和世界认知不断深化的快乐,难以言喻。
时间就在这种内紧外松的节奏中,滑入了夏末秋初。 关于高考的传言越来越盛,终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日,这是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广播里以前所未有的庄重和清晰,向全世界宣布:中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之久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消息像一声春雷,炸响在沉寂已久的中国大地上,也重重地敲击在周小小的心头。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她仍然感到一阵眩晕般的激动。村里也瞬间沸腾了,知青点更是炸开了锅,哭声、笑声、议论声、翻找旧书的窸窣声交织在一起。
周小小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立刻奔走相告或激动失态。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院子里,仰头望着秋高气爽的蓝天,深深吸了一口气。尘埃落定,道路已在脚下铺开一端,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去争取。
她很快冷静下来。报名、资格审查、寻找复习资料、在繁重的劳动中挤出时间备考……一道道现实的难关摆在面前。她首先去公社探听了报名事宜,确认像她这样的农村高中毕业生完全符合报考条件。父母起初是惊愕和不解。 “小小,你都这么大姑娘了,咋还想着去考学?那大学是咱庄稼人能想的吗?好好找个婆家才是正理。”周母忧心忡忡。 周小小没有激烈反驳,只是在一个夜晚,心平气和地同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她没有提及任何远大的理想,只是说:“爹,娘,多学点文化总不是坏事。现在政策允许了,我就想去试试。考不上,我也不损失啥,照样干活挣工分,伺候你们。要是万一考上了,国家有补助,将来毕业了分配工作,也能像成业、成煜那样,有个铁饭碗,更好地孝顺你们,也能给咱老周家争光。” 她提到两个儿子,周父周母的态度明显软化了。他们看着女儿沉静却坚定的眼神,忽然觉得这个一直守在身边、默默承担了太多的女儿,心里藏着他们不曾了解的天地。最终,周父磕了磕烟袋锅,叹了口气:“娃想去,就让她去吧。考不上,就回家。”
最大的难题是复习资料。当年的课本太过简单,且年代久远,很多知识体系已然更新。周小小将自己所有的旧课本都找了出来,又千方百计从几位返乡知青那里借来一些他们手抄的、纸张破损的笔记和习题,如获至宝。她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就在这时,她收到了周成煜的来信。弟弟在信中也兴奋地提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他说部队里符合条件的战士也在积极准备,军校领导非常支持,还组织了文化课补习。他信末写道:“姐,我知道你肯定想考!你比我聪明,基础也好!我把我手头有的、能找到的复习提纲和资料都抄一份寄给你!你一定行的!” 随信果然附着一叠厚厚的、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字迹工整有力,显然是熬了不少夜。看着弟弟寄来的“及时雨”,周小小眼眶湿润了,心底涌起一股暖流和更强大的动力。
她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备考。白天,她依旧是那个干活利落、承包了大部分家务的勤快姑娘。只有在凌晨天色未明时、正午别人歇晌时、深夜家人都睡下后,她才能争分夺秒地沉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