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他家艺人差点遇到演绎滑铁卢(2 / 4)

监控屏幕上显示是刘大伟,他手里还提着两袋东西。徐浩按下开门键。

“浩哥,我怕你一个人胡思乱想。”刘大伟气喘吁吁地进门,把袋子放在餐桌上,“带了点宵夜,还有...这个。”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这是什么?”徐浩问。

“所有关于《酱园弄》的影评和观众反馈,我让人整理出来了。”刘大伟的表情有些复杂,“我觉得...你应该看看。”

徐浩翻开文件夹,第一页就是数据统计:好评率18%,差评率63%,其余为中立评价。他快速浏览着那些被摘录出来的评论:

“剧情支离破碎,徐浩的表演完全撑不起这个角色...”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执行得一塌糊涂...”

“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和制作经费...”

翻到后面,是一些相对理性的分析。有位匿名的业内人士写道:“《酱园弄》的失败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创作团队的自负导致的。从选角开始就偏离了艺术创作的初衷,变成了资本和流量的游戏...”

徐浩合上文件夹,胸口像压着一块巨石。这些批评虽然刺耳,但每一句都戳中了要害。

“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了?”徐浩突然问道。

刘大伟正在拆外卖盒的手顿了顿:“浩哥...”

“记得我们拍《追光者》的时候吗?”徐浩的声音有些飘忽,“那时剧组穷得连盒饭都要省着吃,但我们每天收工后还围在一起讨论剧本到半夜。”

刘大伟点点头,眼神柔和下来:“你为了演好那个盲人角色,蒙着眼睛生活了两周。”

“那时候的快乐很简单,就是演好一个角色。”徐浩苦笑道,“现在呢?番位、代言、流量数据...我们有多久没好好讨论过表演本身了?”

两人沉默地吃着已经有些凉的宵夜。电视机里正在播放娱乐新闻,女主播甜美的声音格外刺耳:“《酱园弄》票房持续低迷,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徐浩演艺生涯的滑铁卢...”

刘大伟赶紧拿起遥控器关掉了电视。

“别关。”徐浩阻止了他,“让他们说。”

新闻转向下一条:新锐导演张一白宣布新片计划,将改编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

徐浩突然坐直了身体:“张一白?是不是去年柏林电影节那个?“

“对,就是拍《春风沉醉的夜晚》的那个导演。”刘大伟点点头,“听说他这次的新片投资不大,但很多演员都想争取。”

徐浩若有所思地盯着电视屏幕上张一白的照片。

那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导演,眼神锐利,嘴角带着一丝叛逆的笑意。

徐浩想起自己曾在电影节上看过《春风沉醉的夜晚》,那部电影有种粗粝的真实感,和他这些年拍的那些精雕细琢的商业片截然不同。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一个陌生号码。徐浩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徐老师您好,我是张一白。”电话那头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年轻有活力,“冒昧打扰,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聊聊我的新项目?”

徐浩和刘大伟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张导您好,当然有兴趣。”徐浩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惊讶。

“太好了!”张一白笑道,“我看过您早期的作品,特别是《北方的河》,那种表演质感正是我新片需要的。当然,我也刚看完《酱园弄》...”

徐浩的心一沉。

“...我觉得问题不在您身上。”张一白继续说,“那个角色根本不适合您,导演也没能把您的潜力发挥出来。”

徐浩握紧了手机,不知为何,眼眶有些发热。

这是